如需报告请登录。
1、新冠病毒可导致呼吸衰竭,引发多脏器损伤,呼吸支持设备不可或缺
-nCov致病严重程度与H1N1流感相似。-nCov与SARS同为冠状病毒科β属病毒,且已有研究表明其基因相似度高达75%-80%(ZhouPetal,)。但从流行病学和感染所致临床症状分析,-nCov在具备SARS部分属性的同时,也具备部分与流感类似的特性。据世界卫生相关会议相关披露,-nCov确诊患者中有约81%为轻症,16%为重症,3%为危重症。从感染所致症状严重程度的角度,-nCov与H1N1有相似之处,但是致死率更高,当前全国死亡率约为3.9%,湖北以外死亡率约为0.86%。
-nCov病毒传染性强,可造成多脏器感染损伤,肺部损伤致呼吸衰竭尤为重要。由于-nCov可通过接触传播、气溶胶传播,传播力强,且潜伏期长,发现难度大,因此在疫情的隔离治疗为必要方式,尤其是隔离病房的设立至关重要。-nCov病毒感染累及多脏器,造成器质性损伤,最终引发肺功能障碍导致急性呼吸衰竭和“免疫因子风暴”,多器官功能由此受损甚至衰竭。在庞大的感染基数下,有效治疗策略防止重症患者病情恶化和死亡,将是重中之重。
重症诊疗方案中,呼吸机、人工肺不可或缺。由于缺乏抗病毒特效药,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针对性的使用药物及支持手段,其中,推荐重型患者使用鼻导管或无创呼吸机治疗,以及其他支持治疗;危重患者需要有创呼吸机进行通气,如果进一步恶化,则使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同时辅以更加精细化的对症手段。
明确病区医疗资源配置,环ICU医疗设备亟需。根据中国确诊患者的发病统计来看,新冠肺炎患者中重症、危重症的发病占比分别为13%、6%,重症、危重症患者需要更加集中、高端的重症监护治疗资源,环ICU重症医疗设备需求急速增加。
治疗窗口前移,及早干预、扼杀重症苗头。由于在初期处于普通型的新冠肺炎患者很快可发展成重症,且在重症或危重症阶段救治难度大,因此《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诊疗与管理共识》提出,将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分为具有发展为重症的高危因素的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其中特别指出将符合持续高热、高龄、有严重基础疾病、前后两次对比肺部CT进展迅速任何一条高危因素的普通型患者纳入重症群体管理,实现治疗窗口前移,扼杀重症苗头或者延缓病程进展。
2.充足重症监护医疗资源为新冠肺炎患者治愈保证
疫情下,人均ICU医疗资源越高,死亡率越低,治愈率越高。我们通过比较全国、湖北、武汉地区人均可分配的ICU医疗资源,来考虑充足ICU资源对疫情防控的意义。截至3月11日,全国(除湖北)范围内累计确诊患者的人均ICU医疗资源比例为3.9,累计治愈率为95%,累计死亡率为0.9%。湖北、武汉地区累计确诊患者的人均ICU医疗资源比例分别为为0.2、0.2,累计治愈率分别为72%、66%,累计死亡率分别为4.5%、4.8%。
重症医疗资源低配区需要具有急速扩张弹性。疫情爆发后,武汉地区重症监护资源急速扩张7.6倍。截至2月20日,医院病床数量张,医院常规重症监护床位配置比例5%计,医院ICU床位数约为张。截至2月28日,国家卫健委披露,武汉地区重症、危重症患者床位达张,新增床位数为张,疫情爆发后重症监护资源扩张7.6倍。按ICU建设成本平均成本40.8万元/床计,估计扩张总成本约为32.5亿元。
应对重大感染性疫情,需要有严格防控政策与人员管理以最大限度防止疫情扩散。在确认新冠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播能力后,全国(除湖北省)各省、直辖市迅速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各省防疫指挥部根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统一指挥,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应急处置工作,在全省、直辖市范围进行严格的人员流动管制。截至3月9日,全国各省(除湖北)感人比例都在21人/百万人及以下,疫情扩散比例远低于湖北地区。
3.各大城市如应对武汉级别疫情,亟需国家级公共卫生应急储备
应对全国范围内的武汉级别新冠疫情,估计需23.5万张重症监护床位资源储备。假设同样重大传染疫情以各省会城市、直辖市为爆发中心计,参照武汉地区的重症监护床位资源配置情况,估计全国范围所需重症监护床位数将达到23.5万张,合计扩张床位数为18.2万张,合计扩张倍数为3.5倍,合计建设成本约为.6亿元;31个省会或直辖市平均所需重症监护床位数为张,平均分摊建设成本约为31亿元。
比较常规ICU配置,医院可通过扩增设备配置迅速满足急救需求。为应对此次新冠疫情,武汉地区紧急扩增重症监护病房的资源,其中监护仪、呼吸机、心电图机、床边便携超声、血气分析仪、除颤仪、ECMO等的数量也按临床需求比例配置,医院的ICU病房配置不足情况,医院可适当扩增相关的医疗设备以满足急救需求,且最大程度节约成本。
ICU高端医疗设备配置率低。华东地区经济发达,医院ICU的设备配置较为齐全,医院均有不同类型的高端医疗设备,医院能够提供更加丰富的医疗资源,以体外膜肺氧合(ECMO)为例,医院、医院配置率分别为23.80%、2.66%。
医院部分必需设备不足。以转运设备为例,医院转运监护仪、转运呼吸机医院,且部分三级、医院缺少可转运呼吸机,不利于重症患者转运手术室及特殊的影像检查。常规必备设备里,医院医院,其中,抗栓泵、降钙素原(PCT)监测仪、支气管镜、医院的配置也不足50%。
4.海外疫情快速爆发,ICU医疗资源亟需储备
海外新冠疫情正在快速爆发。截至3月11日,海外(除中国外)已经累计确诊例新冠肺炎,累计死亡例。疫情最严重的国家为意大利(例),伊朗(例),韩国(例),法国(例),西班牙(例)。新冠肺炎疫情在亚洲多国爆发后,欧洲已经成为了新的疫情重灾区,目前意大利的确诊病例正在激增。
估计海外累计所需重症、危重症总床位数为张。截至3月11日,海外累计确诊例新冠肺炎,假设按照中国重症(13%)、危重症(6%)发病率估算,重症、危重症的发病病人数总计约为人,需要的重症、危重症总床位数为张。其中,意大利、韩国、伊朗累计所需ICU医疗资源的人数已经过千,需要加快医疗资源调配的同时,还需要加大防控力度,以防更大面积的感染。
从发达国家角度看,人均ICU床位数高,基本可满足重症患者救治。根据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来看,年全国重症医学科床位数为张,年中国总人口约为13.95亿,据此计算,中国每10万人拥有ICU床位数约3.8张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中国ICU床位数比例约为2%,虽然低于美国的15%,但是与英国基本相持平,通过分析重症医学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年至年,美国平均ICU床位使用率仅为70%左右,部分地区低危患者的比例甚至高达53%,而英国ICU病床使用率较高,且危重患者住院病死率相对较低。但是在本次新冠疫情中,欧洲逐渐成为新的疫情重灾区,虽然目前能够满足医疗救治需求,但估计存在一定供给压力。
中、低收入国家医疗资源对外依赖程度高,急需医疗资源进口满足庞大人口的疫情需求。根据不同收入国家的外部医疗资源占医疗支出总额比重(外部资源包括从国外进入国家卫生系统的所有资金流入)来看,低收入国家、重债国家、最不发达国家严重依赖医疗资源进口。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该部分国家可调度的应急医疗资源严重匮乏,急需从海外进口以满足医疗需求。其中,全球低收入国家覆盖人口达到约7.0亿人,面对新冠疫情的传播,低收入国家难以自主解决激增的医疗需求,急需海外进口以满足疫情需求。
5.医院ICU扩建将带动相关医疗设备增长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资源配置要求高,必须未雨绸缪。因为传染病潜伏期与爆发传染性不可预期,导致需求信息滞后、需求变数大;而且,医疗资源时间要求高,不允许延迟配送,通常难以用其他物资替代,不同种类的药物也往往无法完全相互替代。由于医药物资特殊,对存储和运输也有相应要求。因此,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资源有效配置必须依赖充足的储备。
中国重症医学科处在成长发展期,后疫情期ICU建设有望提速。在年-年,医院数量由所增加到所,国内卫生机构拥有的重症医学科床位数由张增加到张,CAGR=18.1%。在年,重医院数量比例接近1,实现医院的基本覆盖,随着医疗改革的推进与医疗资源的持续投入,重症医疗科室发展更加注重质量与效率。同时,在此次新冠疫情应对中,也凸显出重症监护类应急医疗资源配置的不足。
比较美国ICU床位使用率,中国中位数高于75%,整体有扩张需求。比较来看,美国ICU床位使用率约为70%,但是中国医院床位使用率中位数都超过75%,医院医院超过85%。按照要求,医院重症医学科床位使用率以75%为宜,全年床位使用率平均超过85%时,应该适度扩大规模,因此中国ICU床位数有着较为迫切的扩张趋势。
预计疫情后,中国ICU床位数有望逐渐增加约张。美国每10万人ICU床位数为20张,平均床位使用率为70%,因此有效使用的每10万人ICU床位数14张,我们以此估算中国达到美国有效使用率后床位数为张,假设中国实际平均使用率为70%,以此来最终测算实际所需ICU床位数为张,中国年重症医学科床位数为张,因此新增ICU床位数为张。
医院ICU建设将采取全面预算制,财政支出有度可参。在年,医院所有收支纳入部门预算统一管理,医院全成本核算。通过实行全面预算制,医院运行机制将从逐利性全面转向公益性。在医院每年的年度预算都会由人大、政府以及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医院管理委员会等外部治理机构共同确定,医院管理者,同时通过合理的监督方式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
ICU扩建将大幅拉动相关医疗设备需求。按照ICU设置标准估算,未来将新增的张ICU床位,根据《指南》要求ICU每床必备的医疗设备将按比例同量增加,因此,医院ICU支持力度加大,将大幅拉动相关医疗设备需求。
民族企业疫情期间响应及时,供应产品性价比高,为后疫情期医疗资源配置提供优质选择。一直以来,在国内的医疗设备的生产制造上,主要由外企占领高端市场,国内企业仅在少数产品实现打破垄断,树立了民族品牌。但是在本次疫情中,民族企业在疫情发生后第一时间内进行生产调度,及时满足疫情地区对重要医疗设备的需求。
ICU相关医疗设备:核心零部件技术壁垒高,国产品牌亟需突破
高端设备板块中跨国巨头技术优势明显,国内企业在中低端产品凭借价格及渠道优势占据市场,随着中国不断推动高端医疗设备自主创新,将加快中国民族企业的发展,加快高端设备国产替代,国产设备将逐渐成为中高端医疗机构的选择。
ICU相关诊断产品:国产品牌逐渐打破外企垄断,民族品牌持续渗透
跨国巨头垄断高壁垒市场,国产品牌逐渐从低端产品实现升级突破,加速高端市场渗透。国内体外诊断产品生产企业已经形成集团化发展,产品线向多层次、多元化布局,国产高端诊断技术代替趋势加强,高附加值的免疫诊断、分子诊断、POCT等发展迅速。
6.投资建议及推荐标的
目前新冠疫情防控已经进入新的阶段,国内新增病例,而海外病例却快速增加,环ICU医疗设备的需求将从湖北转向出口,同时湖北疫情结束并非意味国内需求回到原点,未来公共卫生投入增加,有医院、ICU病房和隔离病房的建设周期,由此带动防疫类医疗的产品需求,尤其是急救中的环ICU医疗设备的增长,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