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有增加患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dysplasia,BPD)的风险,BPD是一种严重的肺部疾病,是新生儿死亡和长期并发症产生的一种主要原因。传统的治疗方法存在局限性,并且只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不能促进肺泡的重新生长和诱导更加正常的、复杂的肺泡结构发育。细胞治疗作为治疗新生儿慢性肺部疾病的替代或者补充治疗方法成为目前的热点话题。脐带血中含有丰富的造血干细胞(HSC),可重建人体造血和免疫系统,已成为造血干细胞的重要来源,并广泛应用于临床。为了更好地开展脐带血在临床中的科研工作,并规范其应用,医院第七医院封志纯院长与大家分享《脐带血在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科研应用》,供大家学习参考。
一BPD发展背景
胎龄小于28周的早产儿肺发育接近囊泡期,产前产后事件导致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风险指数高,或有发展为新生儿慢性肺病(CLD)的风险,易合并长期并发症,包括哮喘、肺气肿和神经认知障碍。
BPD定义和含义的演变
年,Shepard等描述了经历机械通气的早产儿肺纤维化;
年,Northway等首创术语(胎龄≥32W)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需机械通气、辅助供氧超过1个月、胸片符合BPD变化;
年,NHBI制定了BPD定义:特征性X胸片改变+辅助供氧超过28天;
年,Shennan报告出体重g的婴儿矫正胎龄36周时需要辅助供氧与呼吸系统不良预后相关;
年,Hussain等:接受PS治疗的早产儿,BPD病变更弥散,肺泡及其毛细血管数量减少,气道损伤、炎症、实质纤维化较少见,而未用PS的则呈现少数区域肺大泡和肺不张交替;
年,Jobe,新BPD:体重、胎龄更小的用过PS的BPD婴儿区别于”旧BPD“。
发病原因
BPD是一种病因复杂的疾病,遗传易感性及由于环境因素(例如产前和/或出生后感染,有创机械通气和高氧)引起的炎症反应作用于未成熟肺,破坏正常发育的肺泡和微血管重塑。
二BPD发病机理
BPD主要的病理标志是肺泡停止发育,表现为大的、简化的远端空域或变形微脉管系统,空域扩大或减少的分隔与成人的肺气肿变化具有形态学相似性;间质纤维化,类似成人的矽肺,肺泡上皮损伤及气道高反应性(如哮喘),这些可通过新生啮齿动物的高氧暴露实验性的复制。
BPD的治疗手段
BPD的治疗手段主要以缓解症状为主:1)小剂量激素。改善肺部功能,促进撤离呼吸机;降低alveolarcrest的形成,恶化肺泡的简单化,影响远期神经发育;2)咖啡因。间接对BPD有效;3)其他如维生素A、小剂量利尿剂、高热卡喂养等。传统的治疗方法存在局限性,并且只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不能促进肺泡的重新生长,诱导更加正常的、复杂的肺泡结构发育。而细胞治疗作为治疗新生儿慢性肺部疾病的替代或者补充治疗方法的研究已成为目前的热点话题。
三脐带血治疗BPD的临床研究现状
脐带血成分
脐带血含有TNC(成熟粒细胞、MNC、原始粒细胞、单核细胞、干祖细胞)、MSCs、红细胞及白细胞等,还包含营养物质和代谢物,可洞察胎儿生长过程中发生的事件,并有助于预测出生后疾病的发展。
中国脐带血应用现状
在中国,脐带血的应用在逐年增加,目前已超过15,份。据7月份《北京市脐血库临床应用数据》统计:在应用脐带血治疗疾病中,血液病种较多,占90.9%,其他的疾病领域不断扩大应用,其中包括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
北京市脐血库临床应用数据,年7月
备注:其它疾病类型主要包括肝硬化、脊髓损伤、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帕金森、神经损伤、肾病综合征、卡氏肺孢子菌肺炎、呼吸窘迫综合征、糖尿病足、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此类疾病为脐带血科研范畴的应用。
脐带血优点
容易获取,具有低免疫原型;冻存后的脐带血粒细胞;去红去白的脐带血中主要包括有核细胞TNC(其中包括单核细胞MNC),以及极少量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
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CB-MSCs)
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CB-MS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