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一代人的记忆邓丽君,在一场泰国的演出中,哮喘突然发作,喷了大量万托林(一种哮喘发作时的急救用药)都无济于事,就在送往急诊途中,离开人世。一颗明亮之星从此陨落。
哮喘是“支气管哮喘”的简称,是发生在气道的慢性炎症疾病。气道是负责运送空气进出肺脏的管道,当这些管道出了问题后,空气进出肺脏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哮喘患者发病时会感到呼吸困难。
哮喘典型表现有反复发作的喘息、胸闷、咳嗽、呼吸困难等,不少患者发作有明显的生物规律,常在凌晨2~6时发作或加重。有的患者仅出现发作性咳嗽症状,也称为咳嗽变异性哮喘;有的青年人则仅仅表现为运动时出现胸闷、气紧,又称为运动性哮喘。
哮喘是一种复杂的、具有多基因遗传倾向的疾病,其发病具有家族聚集现象,亲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具有哮喘易感基因的人群发病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环境因素如下:
(1)过敏原性因素:①室内过敏原如尘螨、家养宠物、蟑螂;②室外过敏原如花粉、草粉;③职业性过敏原如油漆、饲料、活性染料;④食物如鱼、虾、蛋类、牛奶;⑤药物如阿司匹林、抗生素。
(2)非过敏原性因素:如大气污染、吸烟、运动、肥胖等。常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或化学性刺激以及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上述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但严重者可窒息致死。其发病原因包括遗传、过敏等。
目前我国约有万哮喘患者,哮喘带来的疾病负担与肝硬化、精神分裂症等疾病相当,并可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哮喘的危害,不仅仅是喘不过来气
●肺部感染哮喘频繁发作,可以引起下呼吸道和肺部的感染,使哮喘加重。所以,哮喘患者比正常人更要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功能,以降低感染的概率。
●猝死邓丽君、柯受良等名人,都因哮喘突发而离世。猝死是哮喘最严重的并发症,因其常常无明显先兆症状,一旦突然发生,往往来不及抢救。
●呼吸骤停和呼吸衰竭哮喘严重发作时通气不足,或者用药不当,并发气胸、肺不张和肺水肿等,均会导致呼吸衰竭。
●多脏器功能不全甚至衰竭由于严重缺氧、严重感染、酸碱失衡、消化道出血及药物的*副作用、重症哮喘和严重的哮喘急性发作常并发多脏器功能不全甚至功能衰竭。
●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由于哮喘严重发作,会造成缺氧、摄食不足、脱水,心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尤其是呼吸功能不全和肾功能不全,常常会并发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
哮喘久治不愈、反复发作;发作时窒息感、无助感;哮喘对患者工作、生活造成不利影响……这些都可能引起病人沮丧、抑郁、焦虑等情绪,使其处于不良的心理状态。这些消极的情绪也有一定几率诱发“情绪性哮喘”,使病人陷入“经久不愈”的恶性循坏。
一旦确诊为哮喘,应尽早开始规律的控制治疗,才能取得最佳疗效。目前哮喘治疗的主要措施是吸入控制药物治疗。
关于哮喘的防治策略首先要脱离过敏源;其次,如果家族有哮喘病史,也需要警惕该病的发生;在治疗上,还需要根据哮喘的病情严重度,选择不同的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
由于哮喘具有异质性,在不同阶段症状表现均不相同,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吸入性皮质性激素(ICS)和长效β受体激动剂(LABA)治疗,以达到控制炎症、缓解症状的目的,长期坚持用药,可预防哮喘急性发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另外,要有效地防治哮喘,一定要远离以下六大误区。
误区一:哮喘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光有咳嗽不是哮喘
很多老年人认为咳嗽跟哮喘没关系,这是一个误区。哮喘并不是一定有呼吸困难症状,也可以表现为反复咳嗽、夜间症状加重等表现。
误区二:症状好转就停药
很多哮喘患者感觉症状减轻了,就擅自减药或停药,往往造成病情得不到很好控制而反复发作,甚至病情逐渐加重。稳定期的维持治疗是防治哮喘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可以明显减少哮喘急性发作次数。
误区三:治疗要用抗生素
很多患者以为抗生素是万能的,一遇哮喘发作甚至主动向医生提出用抗生素的要求。但是,哮喘诱发因素由细菌感染导致的只占少部分。抗生素不能消除支气管黏膜的变态反应性炎症,所以它不能解决哮喘的根本问题。
误区四:做肺功能检查没必要
有的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认为做肺功能检查是多余的,实际上,肺功能检查在哮喘的诊断中是最有价值的指标,也是金标准,它不仅对于哮喘的诊断与评估很有价值,也是医生在治疗时判断疾病严重度和治疗效果的重要参考。医生在治疗过程中通过对患者进行肺功能检查,以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及药物剂量等。
误区五:哮喘患者不能运动
有的患者觉得运动可能诱发哮喘,所以认为哮喘患者应该远离运动,这种看法是一种常见的认识误区。哮喘患者在缓解期是可以参加一般运动的,即便是“运动性哮喘”患者也可在运动之前适当进行一些药物预防。运动员中也有不少是哮喘病患者,如奥林匹克运动会金牌得主美国游泳健将菲尔普斯等。
误区六:治疗要么纯西医要么纯中医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患者喜欢中医的就希望只用中医治疗哮喘,喜欢西医的就不愿尝试用中医药来治疗哮喘,这是一个治疗的误区。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哮喘临床效果更加显著,而且可以互相弥补两种疗法的不足,对患者康复更加有利。
哮喘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规范化治疗的同时,患者也需要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治疗态度,医院随访,与医生交流和沟通病情发展状况,尽量避免出现心理问题,以免加重疾病症状。
哮喘控制测试表(ACT)
说明:第一步:请准确记录每个问题的得分。第二步:把每一题的分数相加得出总分。第三步:根据总分找答案。
●问题1:在过去4周内,在工作、学习或家中,有多少时候哮喘妨碍您进行日常活动?
回答:A所有时间B大多数时间C有些时候D很少时候E没有
评分:分别为1、2、3、4、5
●问题2:在过去4周内,您有多少次呼吸困难?
回答:A每天不止1次B每天1次C每周3至6次 D每周1至2次E完全没有
评分:分别为1、2、3、4、5
●问题3:在过去4周内,因为哮喘症状(喘息、咳嗽、呼吸困难、胸闷或疼痛),您有多少次在夜间醒来或早上比平时早醒?
回答:A每周4晚或更多B每周2至3晚C每周1次D1至2次E没有
评分:分别为1、2、3、4、5
●问题4:在过去4周内,您有多少次使用急救药物治疗(如沙丁胺醇)?
回答:A每天3次以上B每天1至2次C每周2至3次D每周1次或更少E没有
评分:分别为1、2、3、4、5
●问题5:您如何评估过去4周内,您的哮喘控制情况?
回答:A没有控制B控制很差C有所控制D控制很好E完全控制
评分:分别为1、2、3、4、5
得分与结果:
●得分:25分——完全控制。
在过去4周内,您的哮喘已得到完全控制。您没有哮喘症状,您的生活也不受哮喘限制。但至少要在哮喘控制连续3个月才能考虑减量治疗。
●得分:20-24分——部分/良好控制。
在过去4周内,您的哮喘已得到良好或部分控制,但还没有完全控制,应继续维持治疗。您的医生也许可以帮助您得到完全控制。
●得分:低于20分——未控制。
过去4周内,您的哮喘可能未得到控制,应考虑升级治疗或加强随访,尽早达到哮喘控制。您的医生可以帮您制订一个哮喘管理计划帮助您改善哮喘控制。
(来源:新华网北方网大河网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