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敬节集体下跪:不必宣扬传统文化的糟粕图片,中国传统文化的糟粕
1月11日,上海嘉定区民办斌心学校举办的孝敬文化节 上,800多名学生齐刷刷在父母面前下拜磕头,在父母的头上拔下一根白头发,永远留念。学生和家长泪流满面,场面感人。有学生家长表示,学校以如此盛大的场面向学生普及传统文化,很感动。不过,作家、教育学者叶开表示,90年前,孝道就被指为文化糟粕,我们在推广时要有所选择。
晨报:不必宣扬传统文化的糟粕
该校校长傅建清说,读经典扬孝敬是他们学校的特色。接下来他们会定期举办这样的大典,普及中华传统文化。下一届大典将在今年4月底举行。不过,作家、教育学者叶开却不以为然。
叶开说,90年前,鲁迅先生在著名的《二十四孝图》里猛烈批判过封建礼教的可怕,对其非人性的性质有深刻的揭露。他以孔融让梨等例子深刻地揭露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糟粕,而人道主义和人性光辉,才是中国文化中的精髓。
至于学生在大庭广众下集体下跪,叶开的批评非常严厉。他指出,人和人之间,包括父子、母女之间,其正常的关系是相互尊重,是将心比心的理解和沟通,而不是依靠类似搞活动、做秀的方式,来强行推广所谓磕头、膝行这样非人性的礼教。他还认为,这种方式违背孩子的意愿,强迫孩子做这样的事情,有违《未成年人保护法》。孩子对父母的爱可以有各种方式表达,但不是这种被要求下跪的可怕方式。
那么,在当前的传统文化教育中,我们应该有何取舍?叶开说,中华民族伟大的传统文化资源不仅仅是儒家文化,还包括在中国文化中最有活性的诸子百家文化,以及影响深远的佛教文化等在内。中国文化中的优秀文本,也要从《古文观止》这类视野狭窄的选本中脱身,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广阔天地中吸取丰富的营养。
广东文:孝道文化并非糟粕,孝敬节浮于形式
孝敬节的出发点,值得肯定。但将孝道文化归类为传统文化的糟粕 并不客观。孝道文化源于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一种情感。就像我们需要感恩帮助过我们的人一样,对于生育我们的父母,更应该学着感恩。孝道文化并不是糟粕,相反,它甚是关键,一个人,连父母都不懂得感恩,那如何企望能够去做一个好人。孝道文化是家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