喘息性支气管肺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支气管哮喘的阶梯式药物治疗及注意事项 [复制链接]

1#

作者|常怡勇

支气管哮喘

(简称哮喘)发作有多变性,每次发作可轻可重,间隔可长可短,长期存在或间歇发作的特点。又因每次发作诱因不同,轻重程度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应相同。

为了用最少药物达到长期控制的目的,临床专家按发作的严重程度将哮喘分作四级,先确定患者属哪一级,然后按不同级别计划用药,如得到控制在持续一定时间后可考虑下调一级,直至停药。如病情加重可上调一级,这种不固定处方、可上下浮动的治疗方法即是对哮喘长期管理阶梯药物治疗方案。

1

第一级:间歇性哮喘

即仅在接触触发因素如花粉、化学药物、螨虫等,或下呼吸道病*感染或运动后发病者。

诊断标准:间歇有症状每周1次;短期发作(从数小时到数天);夜间哮喘症状≤每月2次;发作间期无症状且肺功能正常;PEF(峰流速)变异率20%;FEV1.0(1秒用力呼气量)≥80%预计值。

治疗:此级病人不宜用抗炎药物长期治疗,仅适于发作前如运动或接触过敏原前预防性用药。可吸入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舒喘宁,喘乐宁)或妥布他林(博利康尼,喘康速)或色甘酸钠,奈多色酸(Ne-docromil),也可服用沙丁胺醇及氨茶碱片剂或吸入溴化异丙托品。如发作频率增加,症状加重,PEF下降,应进入第二级治疗。

2

第二级:轻度持续哮喘

诊断标准:症状≥每周1次,但每天1次;发作可能影响活动和睡眠;夜间哮喘症状>每月2次;PEF变异率20%~30%;FEV1.0≥80%预计值。

治疗:

(1)抗炎是本级的基本治疗,需长期每日用药。可用吸入型皮质激素丙酸倍氯米松(BDP,必可酮)、丁地去炎松(布地奈德,普米克)~μg/d,开始可加用色甘酸钠或奈多色酸(三岁以上儿童用色甘酸钠效果更好)。症状未能控制将吸入皮质激素量增加到μg/d,发作时症状严重应加一疗程皮质激素片剂。

(2)为缓解症状应按需用短效吸入型β2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或妥布他林)3~4次/天,晚上加用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沙美特罗(施立稳)。

(3)酌情用吸入型抗胆碱能药物(溴化异丙托品)或茶碱片,茶碱缓释片(葆乐辉)。如症状仍未控制可转入第三级治疗。

3

第三级:中度持续哮喘

诊断标准:每日有症状;发作影响活动和睡眠;夜间哮喘症状>每周1次;PEF变异率>30%;FEV1.0>60%~80%预计值。

治疗:

(1)需长期每日用吸入型皮质激素,加大用量至~μg/d,发作严重者宜加用一疗程皮质激素片剂。

(2)为控制夜间症状同时吸入长效支气管扩张剂如沙美特罗、美喘清(Procaterol)或口服控释茶碱片,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片美喘清。

(3)按需吸入短效β2受体激动剂,不超过3~4次/日。

(4)可静脉应用氨茶碱。如以上治疗失败,应转入第四级治疗。

4

第四级:严重持续哮喘

此级不易达到完全控制,尽力使之减轻症状,用最少剂量的β2受体激动剂以减少药物副作用,达到最佳PEF及最少变异率。

诊断标准:症状持续;频繁发作;频繁的夜间哮喘症状;因哮喘症状体力活动受限;PEF变异率>30%;FEV1.0≤60%预计值。

治疗:

(1)加大吸入皮质激素量(BDP或丁地去炎松)~0μg/d(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开始口服一疗程皮质激素片,根据症状及肺功能变化决定最小维持量或隔日服用,病情危重者开始宜静滴地塞米松或氢化考的松。

(2)加用长效支气管扩张剂(沙美特罗或葆乐辉),按需吸入短效β2受体激动剂最多3~4次/日,酌情吸入抗胆碱能药物(溴化异丙托品)。

(3)静脉应用氨茶碱,在血药浓度监测下使之达到有效治疗水平(5~15mg/L)。

(4)危重者应及时应用机械通气、氧疗、补液及支持疗法。

从第一级至第四级为升级治疗。

降级治疗:经某一级治疗控制症状数周至数月后方可考虑降入下一级治疗,降级前一定严密观察症状及体征好转情况,应将肺功能做为客观指标,降级治疗后确定维持哮喘控制的最低限度药物量,患者应了解病情反复时症状及控制措施。

阶梯治疗中应注意事项

正确掌握升级与降级:因哮喘发作多样化,有时突然,有时缓慢,有时持续,有时可自行停止,有轻有重。为确定治疗方法首先了解各级诊断标准,病人只需具备某级严重度的特征之一就可将其放入该级中。

例如仅有一次发作,但呼吸极度困难,双肺满布哮鸣音,FEV1.%预计值,即可放入第四级治疗。在某一级治疗中发现疗效不佳,动态观察PEF变异率在增加,即可升至上一级治疗,如仍无效还可升级。而降级治疗要慎重,如果治疗有效症状被控制也不宜立即降级,应按原治疗方案观察,确定控制已稳定,且有肺功能改善作为参考,应坚持数周至3个月后再降为下一级。

重视客观指标监测:因患者对发病敏感性耐受性不同,单凭症状及发作次数分级有时不确切,当哮喘处于隐匿期(亚临床型)或缓解期症状不明显或缺如,但气道炎症并未消失,气道高反应性仍存在。如何了解其炎症情况方法很多,但目前尚无一项非损伤检查既可靠又准确的指标,比较而言PEF变异率较敏感而实用,因设备简单、方便、非损伤性、可重复,患者可自行操作。

在更改级别或病情波动时应每日测2~4次,连续记录2~3周。计算方法:PEF昼夜变异率=[(日内最高PEF—日内最低PEF)/同日内PEF均值]×%。

结合临床表现判定治疗方案,或决定升级与降级治疗。只凭症状缓解任意停止治疗随时有复发可能,如有一用三级治疗方案患者,经口服皮质激素、必可酮吸入μg/d及β2受体激动剂治疗半个月后缓解,无自觉不适,双肺干啰音消失,出院后未行PEF监测而自行停药一周后突然发作再次入院,FEV1.0为55%预计值,被迫用四级治疗方案。

用药方法要正确,剂量应个体化:为控制气道慢性炎症目前主张吸入用药,以提高局部药物作用。多数患者开始时对吸入疗法不易掌握,故疗效差,如用药合理而无效时应首先检查用药方法,最好医生亲自看看患者吸入操作,必要时示教直到学会。

另外,仔细了解患者是否按医嘱用药,有些患者往往随症状减轻而自行减量或停药,故不能认为无效而盲目升级。在每一级中用药量及药物选择有大体范围,用于某一患者时要根据对药敏感性、耐受性、经济实力及当地医疗设备灵活掌握。

提高患者对哮喘的认识:医生接诊病人多在门诊,因时间短,对用药方法及预防措施讲不清楚,往往只开处方让病人取药了之。因此应通过不同方式集中病人专题讲座、分发科普小册子等方式,让病人了解哮喘是气道慢性炎症,通过正确治疗是可以控制的,症状减轻只说明支气管痉挛缓解,气道炎症及高反应性尚未消失,停止抗炎治疗随时可以发病,局部用皮质激素副作用极微等。

让其自觉坚持用药,学会认识发作先兆(自觉症状及PEF变异率增加)及早用药预防。医生对大部分患者只能起到指导和监督作用,治疗成功与失败对病人教育和管理是重要的一环。

基层风采

欢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