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种体内血糖代谢异常为特征的疾病,国际糖尿病联盟公布的数据分析发现,全球仅50%的糖尿病患者没有意识自己患上这类疾病。
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都是糖尿病诊断以及病情监测的重要指标,安装认证为空腹血糖最准确,往往忽视了餐后血糖,这样的做法是非常错误的。
“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哪个更准确呢?现在知道不算晚
答案:餐后血糖和空腹血糖一样重要,两者可以互补但不能互相替代。空腹血糖易漏诊,餐后血糖可弥补空腹血糖不足!
空腹血糖主要是指隔夜8~10个小时空腹状态下次日早上测量的血糖数据被称为空腹血糖。空腹血糖过高是糖尿病空腹血糖受饮食等外界刺激因素影响比较小,可以比较准确反映出胰岛β细胞功能。
空腹血糖如果超过≥7.0mmol/L,可以肯定是糖尿病已经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能反映出晚上所用药物对于血糖控制情况,也可以及时调整自己服药量。
空腹血糖有个缺点容易遗漏,处于糖尿病临界值的患者,也就是糖尿病前期患者,研究显示通过空腹检测血糖筛查,糖尿病可使46.6%的糖尿病患者和70.7%的糖尿病患者前期漏诊,所以借助餐后血糖进一步确诊很关键。
餐后血糖指吃东西后,某个时间点的单次血糖,临床上常用餐后两个小时血糖进行检测,餐后血糖升高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糖尿病前期患者胰岛素分泌可能刚好满足空腹状态下的糖代谢需求,所以空腹血糖显示正常。
糖尿病前期患者不能分泌足够胰岛素胰岛,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往往不足,所以进餐后,现有的胰岛素无法快速调节血糖平衡,导致餐后血糖升高。餐后血糖和空腹血糖都应该认真对待及时检测,这样才能避免漏诊。
国际上有规定,空腹血糖≥7.0mmol/L或者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均可诊断为糖尿病。糖尿病患者把空腹血糖以及餐后血糖控制在标准范围内,才能更好保护血管,降低并发症风险,还有助于强健体魄。
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自己的血糖是否在合理范围内,如果你检测是能够符合以下这个数据表,那么说明你的血糖还是控制比较理想的,这也说明你的身体非常强壮。
当体内血糖严重超标时,其实身体也是有迹可循的,会出现多种异常,希望大家多观察身体的变化,也能及时了解身体是否患有慢性疾病。
糖尿病早期有哪些症状呢?
1、口渴多饮,患者平时饮水量较多,每天甚至大于ml,但是仍感觉口干舌燥、口渴症状。
2、多尿,患者会出现小便频繁,无论是夜间还是白天,小便次数增加,通常无尿痛症状。
3、多食,患者食欲好,饮食量较大,很快有饥饿感。
4、体重下降,虽然患者的饮食增加,但是体重仍维持不变,或者逐渐消瘦。
5、感染持续时间长,普通的感冒支气管炎都可能会转化成为肺炎,和正常人相比更容易出现严重的感染。
延伸——糖尿病会遗传吗?
糖尿病作为目前最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到目前为止,他仍然认为是一种多基因、多机制、多环节、原因很复杂的疾病,目前为止,其很多因素、很多的机理都是没有研究清楚的,因为实在是很复杂,所以说这个病同基因肯定是直接相关的。
从这个层面上看,你就可以认为他同遗传是有关系的,能够理解为他有一定的遗传性,但这种遗传性同我们常见的那种遗传性疾病,比如说唐氏综合征、胎儿畸形等是有区别的。
因为属于很明显的单基因或者多基因显性遗传,遗传可能占据了80%以上的因素,而糖尿病的遗传性可能很小,只占到10%不到。
所以比如说你的父母、兄弟姐妹都患有糖尿病,那你得糖尿病风险肯定比较高,但是如果你的体型、吸烟、生活方式控制地很好,这样就算你有这种基因,发生糖尿病的概率也会大大地减少。
因为基因在糖尿病的起病当中他只是占据了很小的一个部分,所以说可以认为糖尿病是会遗传的,尤其是二型糖尿病,这一点肯定是明确的,但是虽然这样,你控制好其他的危险因素,对于这个疾病的发生发展肯定是有帮助的,遗传只是占据了很小的一个因素,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延伸——怎么能降低血糖?
降低血糖主要是饮食和运动,在饮食方面不要吃含糖量高的食物,比如蜜饯、水果糖、巧克力、奶油蛋糕等食物。饮食要尽可能做到谷类、肉类、蛋、奶、蔬菜以及水果种类齐全,尽量都吃,以获取均衡的营养。
主食最好选择粗粮,比如玉米面、荞麦面、燕麦面等,减少脂肪的摄入。除了限制动物脂肪以外,每日烹饪的植物油要在20g以下,避免油腻和含高脂肪的食物,如油炸食品,瓜子、花生、各类坚果等,不吃含胆固醇高的食物,比如动物内脏、蛋黄、带鱼等。
另外,还要多运动,如散步、太极拳、游泳、间歇式跑步、平衡锻炼等。要避免运动性低血糖的发生,糖尿病病人注意不要空腹运动,最好是餐后1-2小时才开始运动。
然后是口服降糖药物,有胰岛素促泌剂、二甲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衍生物、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等几种,还有就是注射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以及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