喘息性支气管肺炎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中医宋柏杉对新冠肺炎中医治疗的思考附疫
TUhjnbcbe - 2020/11/19 11:41:00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一、时疫病治法当专一

前线反馈回来的病例,大多都是西医的CT片子、化验报告、病*分析等等,这些东西对我们中医人来说,来判断病情就比较困难。我们搜集了很多中医病例,但是四诊不全,往往只给出体温39.6,体温37.7,我们听不到患者自己的表述,这就给我们分析增加了难度。有两个病例给出了患者是恶寒怕冷,也就是怕冷,体温是升高的。那么我们还要从这些病例中剔除一些普通感冒,比如风热感冒,或者轻的风寒感冒,我们要剔除出去,一些受凉的感冒,或者由于饮食食积导致的感冒,我们要剔除出去,只讲重症肺炎的治疗。

那么我们首先看看这种肺炎,它的病*是单一的,即便有点变异,它的性质也是不变的。我们普通病来说,治疗方法可以千差万别,但是一旦是时疫流行的疾病,那么我们的治疗方法、治疗处方,就应该是相对专一的。而且我们的处方应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我们不要杂七杂八的加了很多药,思想很复杂。我曾经讲过,越是复杂的疾病,越是重大的疾病,我们治疗的手段就应该更加专一。所以说抗击这次肺炎的处方,应该具有唯一性。

有的人也许说了,我们用了三仁汤,用了小柴胡,也治好了一些人。治好的这些人也许就是风寒感冒,也许是肺炎,但是轻的,经过三仁汤畅利中焦、芳香化湿,一些轻症病人通过自己的免疫力,自己身体的抵抗力就痊愈了。

二、从天时、发病地和病例三方分析,定性寒湿

就目前武汉传至全国各地散在的疫情来看,我个人的观点,应该排除温病,我有如下证据:

(1)我们现在人的观念认为,大面积流传的传染病就是温热病,或者湿温病,其实不是这样。难道说只有温病才能大面积传染吗?

这应该打个问号。我们翻开经典,远的不看,只看《伤寒论》序。《伤寒论》序中,仲景先师这样写道:“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死亡三分有二,死于伤寒者十之六七。”可见在古代的时候,伤寒这个病大面积传开,就会大面积的死人。我们有经典知识说明,大面积传染的,不仅仅是温病。

()下面我们从天时来分析,起病的时候是十二月初,那么这个时候正值冬季。天时以太阳寒水主气,也就是寒邪主令。那么主气就是寒邪,如果寒邪太过,客气也为寒邪,同气相求,本来六气风、寒、暑、湿、燥、火,这是正常的六气,但是过则为害。

(3)我们再来看看主体,我们的主体武汉这个地方,我曾经在那呆过一段时间,武汉人的饮食习惯以肉食为主,蔬菜吃得很少,即便早晨都吃那种热干面、那种黏面的肉包子,武汉人吃的非常爽。武汉地区的人很少做早点、在家自己做饭,普遍出去吃,都吃那种黏腻的、肉食的为主。肉食很难消化,能够碍脾、助湿,导致我们的人体湿气比较盛,加上我们现在很多人过度地输液、过度地应用抗生素,导致体质偏寒、偏湿。为什么寒就容易湿呢?因为寒碍了脾的运化功能,阻碍了脾的运化功能,导致湿气内生。

所以,我们把病性定为寒和湿。

三、对四个疫区病例舌象的分析

我们下面看看三个病例,两个是普通症状,一个是典型的肺炎。

这三个舌苔是同仁搜集过来的病例,我们纵观一下三个舌苔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无论舌胖瘦、软硬也好,他们共同的特点是舌质都偏暗,舌质偏暗在中医里面诊断是什么?首先是寒,其次是瘀。难道我们的寒就不能引起瘀吗?所以说,我们舌普遍是寒,定性无疑。第二点,我们看舌苔都偏白、偏厚。那么白属于什么?属于湿。

我们这几个舌苔,当地的老师都开了三仁汤。三仁汤,前两个轻症应该是有效,即便痊愈了,效果也不会太快,因为是病情比较轻,也是由于我们正气抗邪。另外三仁汤也有点开毛孔的作用,它主要是畅利中焦,能除湿。但三仁汤的脉象、三仁汤的舌象,在临床上绝不是这样的。它是白、厚、浊,才是三仁汤。

我们整体上从舌来看,判断舌是暗的,我们定性为寒;苔是偏厚的,我们定性为湿,那么我们的病机就出来了,这是寒湿阻滞。阻滞在哪?阻滞在肺和三焦毛孔。

为什么说肺和三焦毛孔呢?我们肺是主皮毛的,我们定位在肺,已经有CT证实,我们西医大量的CT、核磁,能够确诊病位就是肺。那么三焦毛孔又不开,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我们定性定了,是寒湿。那么我们治疗使用的方法就应该是散寒、除湿。

附:疫区新型冠状病*肺炎病例

案例一

一线医务人员,男,30岁,1月3日开始发热,1月4日早体温:37.6℃,自觉后背疼痛,口服达菲(用量不详)后,仍坚持工作。脉未及。舌象如图。

诊断:湿瘟

处方:炒杏仁10,白豆蔻10,生薏米15,姜厚朴10,通草10,滑石15,淡竹叶10,法夏15,草果仁10,青蒿(后下)10,香薷(后下)10,广藿香10。7剂,水煎服。

服法:第一煎开锅10分钟即可,取其气。第二煎,开锅15分钟即可。

疗效:待反馈。

建议:其他人员,可将上方,去掉香薷、广藿香,提前服用,防御在先。如果是女性在生理期,可加一包小柴胡颗粒,混在一起喝。

按:除以上病案内容,小编摘录两点内容。

一是:附上另一例初起患者的舌象,湿象更加明显,且该患者伴有左眼巩膜充血。

二是另外了解到两例患者,都有一致的症状表现:第一天特别累,第二天全身疼痛,第三天阵发性一侧头痛,非常痛苦,然后开始咳嗽,咳脓痰。附在此供参考。

案例二

患者,女,64岁,1月4日症状:四肢无力,怕冷、身上疼、发烧39度,呕吐,心发慌,头昏。患者比较虚弱,张嘴很费力。舌象如图。脉未及。

CT检查示

处方:三仁汤加减

疗效:患者隔离中,未能联系。

案例三

病例来源:自武汉旅行感染后返闽患者,女,16岁。

00年1月4日在闽胸片及血检报告:

舌象照片:

医生处方:

四、我选择麻*加术方,原方原量与微量使用的注意事项

我们在《金匮要略》里面讲过,除湿有四法:第一个,用风药发汗法;第二个,健脾去湿法,或者叫健脾燥湿法;第三,是利小便之法、利尿法;第四,三仁汤的畅利三焦法。

那么这些患者,尤其是重症患者,我们看看临床表现往往都是肺气郁闭、*门不开,毛孔打不开,导致肺通调水道功能失常,水液瘀积在肺、瘀积在三焦毛孔,也就是说我们病位定在肺。

我们在《金匮要略》课程里面讲了,“虚证难死人,实必人亡”,虚证很难导致人死亡,但实证人必亡。那么为什么说虚证不容易死呢?人体就是一个清虚的状态,我们人体始终要保持清虚状态,我们才能吃得进东西,我们排出大小便是为了让身体保持清虚的状态。我们只有肺保持了清虚的状态,我们才能吸得进气;然后我们呼出气,也是为了吸进清气做准备。这是《金匮要略》里明确地讲了的。那么我们重症肺炎的死亡,最后拍片子,肺都是白的,叫白肺,也就是肺实变。

那么肺又主皮毛,我们当务之急是要做什么事呢?我们首先要开*门、洁净府、恢复肺通调水道的功能。那么我们的药就出来了,处方也随着就出来了。还有我们临床发现的病人表现头疼、身痛、骨节儿痛、恶寒、咳嗽,测量体温是升高的,但这不等于发烧,不等于中医的发热,可以勉强称为发烧、上表,但不能叫发热。因此我们刚才讲到了开*门,我们率先想到什么药物?那就是麻*,必须重用,必须重用。

那么我们病性定为寒,驱寒的第一方是什么方呢?当然是麻*汤无疑。加之呢?肺炎有咳、喘,那么麻*汤是无疑的。我们刚才还讲了,武汉地处江南之地,处在南方。那么这个地方的人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加上地理位置,又导致主体湿气偏胜,那么我们就应该加上一味药叫术,最好用苍术,不用白术。那么我们的处方就出来了,麻*汤去寒,苍术去湿。

那么如果有并发证,有腹泻的,用不用加减?当然不用,我们一味苍术足矣。还有呕吐的怎么办?我们加一味半夏。半夏用姜半夏即可。如果是在北方,在我门诊处方,我一定用生半夏,考虑用药安全,我们南方的同仁就可以用姜半夏。有极个别的人,有热盛的体质,又是阳性体质的、比较强壮的,发热比较盛了,我们可以加生石膏,生石膏以30克为准;半夏以10到30克为准。

危重症的肺炎的人,我建议用麻*加术汤原方,原方原量。要用汤剂,不要用颗粒剂。原方原量就是麻*45克,去节,并且要用生麻*。我们在《金匮要略》里面讲了去节的方法,就是把麻*用药碾子压扁,或者是捣一下,然后过筛,去掉麻*里面的芯,也就是*,患者就不会心慌,而且发汗和利水的功效就很好。

麻*45g、桂枝30g、杏仁4g、苍术60g、炙甘草15g,这是抢救重症的剂量,抢救重症的剂量。这个方子可以一剂或者是喝上一次,你就观察效果,为了慎重起见,你就喝一次一观察。

那么如果是症状不是很重的患者,我们用多大的剂量呢?我建议选用1/3的剂量。1/3的剂量,这是最好的一个剂量。也有的人说,老师,我们南方不敢用大剂量的麻*,再者超越药典我又怕担风险,那么我就建议你用1/3的剂量。用上1/3的剂量,效果也会很不错,但是抢救重症必须原方原量。

我建议轻症的患者和武汉当地的一般的病人和个体的门诊,我建议你们做散剂,在我们的门诊,大部分人都是赠送的,我们这次流感就发出去很多药,好多在这住院的几十个患者,我们几乎都是送,他就好了,送一包他就好了。我们当然不知道是肺炎,应该是流感,我们当地应该是流感。

文源:杏林九针

医案来了!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型肺炎临床实案

新冠病*蔓延以来,全国各地的中医界同仁积极投入到对抗疫情的战斗当中,今天小师妹为大家整理了部分地区中医药抗疫情况及医案,供各位临床中医师参考。

医院首例新冠肺炎患者实录

月5日,医院刘良徛教授受访介绍江西省首例治愈患者罗某感染病*的过程,以及罗某在医院的治疗过程。

罗某,新干县人,于1月19医院。1月3日,罗某驾车带岳医院治疗风湿病,医院附近停留过。回家后的1月8日,罗某出现发热、咳嗽,测体温39℃。

对此,患者在新干县当地诊所进行了抗感染治疗后,发热症状稍感缓解。

1月11日,再次出现发热,又到诊所治疗天后,发热咳嗽未见改善。

1月13日,医院住院治疗。

入院后,医院给予头孢唑肟、依替米星抗感染,氨溴索、福多司坦祛痰,苏*止咳胶囊止咳。由于白细胞偏低,经治疗后,仍反复发热。

1月17日,医院调整了抗生素方案,改用莫西沙星抗感染,口服奥司他韦胶囊抗病*。此后,他又出现恶心呕吐,反复发热,症状未改善。

1月19日,罗某来到医院,寻求中医药治疗。

门诊症状:发热,头昏,胸闷,干咳,活动后咳嗽加重,纳差,有饥饿感,食后感恶心呕吐,全身乏力,寐差,夜间情绪烦躁,二便可,舌质红,苔白腻,脉数。

入院检查:体温:39.0℃,右肺呼吸音减弱,左上肺可闻及湿啰音。

心浊音界不扩大,心率每分钟次,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

复查胸部CT,发现肺部感染医院CT检查结果面积增大,且见散在多层面外带磨玻璃样改变及初期白细胞降低。

据此,医院诊断考虑肺部感染、病*性肺炎不排外。

辨证为燥湿相兼,邪入半表半里,治法和解少阳、清热化湿润燥,拟定以小柴胡汤加杏仁汤为主要方剂加减:

醋北柴胡颗粒剂10g、法半夏颗粒剂10g、人参颗粒剂6g、蜜甘草颗粒剂6g、*芩颗粒剂10g、生姜颗粒剂10g、大枣颗粒剂10g、桑叶颗粒剂10g、苦杏仁颗粒剂10g、连翘颗粒剂10g、滑石颗粒剂10g、茯苓颗粒剂10g、白豆蔻颗粒剂10g。

西药治疗维持头孢哌酮舒巴坦钠3g、q8h+莫西沙星0.4g、qd+奥司他韦75mgbid抗感染治疗方案,同时给予对症补液治疗。

1月19日罗某晚上体温降至正常。

至1月日,体温正常,精神好转,无恶心呕吐,进食量较前一天增加,乏力进一步减轻。不过,仍有咳嗽咳痰且不易咳出。

此后的治疗中,医院在1月19的中药方剂基础上,加川贝10g、胆南星10g、全瓜蒌10g、橘红10g,化痰宽胸。

西医治疗方案保持不变。

1月日晚上8时,经三次送检并请过市省级两级专家会诊,罗某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

1月3日10时,医院医院象湖分院集中救治。

转院前,罗某病情稳定,体温36℃,精神较前一天好转,无明显乏力,无恶心呕吐,食欲较前改善。

1月7日,罗某治愈出院,成为江西省最早治愈出院的新型冠状病*感染肺炎患者。

四川自贡市确诊病案

患者*某,女,0岁。

1月0日由武汉回自贡,因“咳嗽、咳痰1周”于1月3医院就诊,胸部CT显示左肺下叶磨玻璃样渗出影,新型冠状病*肺炎核酸检测呈阳性,确认为新型冠状病*肺炎确诊病例。

患者入院后,经中医专家会诊,辨证疫病,*邪犯肺,采用清热解*,宣肺止咳等治法,予以麻翘汤加味,并吸氧、抗病*、祛痰等对症支持治疗。

1月8日,该患者咳痰胸闷缓解,出现呕吐、纳差等脾胃不调表现,中医辨证湿邪内蕴、脾胃不调,采用开胃健脾除湿,予以藿朴夏苓汤加减。

患者病情逐步好转,各项检测结果达到出院标准,经市新型冠状病*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讨论,准予出院。

全国名中医王庆国教授治新冠肺炎经验

面对疫情,身为一名医生,我们责无旁贷。

无论中医、西医,团结一切力量抗击疫情,阻止疫情的蔓延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目前全国各地的中医都在为本次疫情的诊治奋斗着,月10日下午,医院一对新冠肺炎患者夫妇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病愈出院,两位患者年龄均为60岁。

让我们期待更多好消息,一同祈祷疫情早日结束!

本文摘自华医世界

精彩文章回顾

宋柏杉老师医案分享:因抬棺材咳嗽40年

真正的中医大咖发声:唐农校长近日对记者提问新冠肺炎的回答

国医大师薛伯寿对新型冠状病*肺炎中医防治建议

引发国际媒体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医宋柏杉对新冠肺炎中医治疗的思考附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