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学生考研」主页面回复「课程」即可参与领取抵价券并报名「临床医学综合专题精讲班」,包含考前干货背诵、横向知识点串讲、VIP群实时答疑和直播课等多项精品内容,还可免费获赠西综题库专业版。
今天更新了基础学科和内科学的干货背诵内容,报班即可学习。
本周末阿源老师会在精讲班VIP群内为大家直播讲解新的复习建议,向大家讲解以下问题:
基本*策解读——住培、考研等;
往届生能否考专硕;
专硕和学硕如何选择,考试内容及各自如何复习;
答疑环节。
昨日思考题
思考题(一)
为什么NADH氧化呼吸链和FADH2氧化呼吸链P/O比值不一样?
答案:
NADH氧化呼吸链是NADH→复合体Ⅰ→CoQ→复合体Ⅲ→Cytc→复合体Ⅳ→O2;FADH2氧化呼吸链是琥珀酸→复合体Ⅱ→CoQ→复合体Ⅲ→Cytc→复合体Ⅳ→O2。而复合体Ⅱ没有质子泵的作用,不能泵出质子,不能产生能量,所以FADH2氧化呼吸链产生的ATP(1.5分子)比NADH氧化呼吸链(2.5分子)少。
年考研改革*策解读生物化学:氧化磷酸化
思考题(二)
糖代谢途径中产生NADH和FADH2的过程分别有哪些?
答案:
产生NADH的过程
1.3-磷酸甘油醛氧化为1,3-二磷酸甘油酸,但此过程产生的NADH不用于产生ATP,而是为丙酮酸还原成乳酸提供氢原子。
2.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
3.异柠檬酸氧化脱羧转变为α-酮戊二酸。
4.α-酮戊二酸氧化脱羧生成琥珀酰CoA。
5.苹果酸脱氢生成草酰乙酸。
产生FADH2的过程
琥珀酸脱氢生成延胡索酸。
生物化学:胞浆中NADH的氧化
今天同样有两篇的内容,昨天看第二篇的同学比较少哦。
不知道各位同学发现没有,我们的摘要换风格了^_^,是不是暖暖的?
年第48题病理学A型题
中性粒细胞渗出过少的大叶性肺炎易发生的并发症是
A.肺肉质变
B.肺脓肿
C.脓胸
D.败血症
题目解析
当中性粒细胞渗出过少或释放的蛋白水解酶过少,不足以溶解渗出物中的纤维素,未被溶解的纤维素被肉芽组织取代而机化,形成机化性肺炎。此时肺组织呈褐色肉外观,也称肺肉质变。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病原菌*力强大时,可发生肺脓肿、败血症,肺脓肿常伴脓胸。
本题可参考《病理学》人卫8版教材P。
本题答案
A
考点讲解
本题的音频讲解点击这里哦
一、大叶性肺炎
1.病因和发病机制
(1)大叶性肺炎90%以上是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的,其中1、2、3和7型多见,但以3型*力最强。
(2)肺炎链球菌存在于正常人的鼻咽部,当受寒、醉酒、疲劳和麻醉时呼吸道的防御功能减弱,易导致细菌侵入肺泡而发病。
2.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1)充血水肿期
①病变肺叶肿胀,暗红色。
②肺泡间隔毛细血管弥漫性扩张充血,肺泡腔内有大量的浆液性渗出液。
③渗出液中混有少量的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常可检出肺炎链球菌。
④此期患者因*血症而出现寒战、高热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等。
(2)红色肝样变期
①肿大的肺叶充血呈暗红色,质地实变,切面灰红。
②肺泡腔内充满纤维素和大量的红细胞,其间夹杂少量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
③纤维素连接成网,并穿过肺泡间孔与相邻肺泡内的纤维素网相连,此期仍可查见较多肺炎链球菌。
④若病变范围较广,肺叶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可导致缺氧、发绀等症状;病变累及胸膜时可发生纤维素性胸膜炎,进而引起胸痛;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分解,患者则有咳铁锈色痰的表现。
(3)灰色肝样变期
①病变肺叶仍然肿大,但充血消失,红色转变为灰白色。
②肺泡腔内纤维素增多,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因肺泡间隔受压,红细胞少见。
③渗出物中的致病菌被中性粒细胞杀灭,机体特异性抗体形成,故此期不易检出细菌。
④因肺泡隔受压,病变肺组织的血流减少,缺氧状态反而减轻;铁锈色痰转变为黏液浓痰。
(4)溶解消散期
①肺组织恢复结构和功能,质地柔软。
②肺泡腔中中性粒细胞坏死,释放大量蛋白水解酶溶解纤维素。
③患者体温下降,临床症状和体征恢复正常。
3.并发症
①肺肉质变/机化性肺炎
由于中性粒细胞渗出过少或释放的蛋白水解酶过少,不足以溶解渗出物中的纤维素,未被溶解的纤维素被肉芽组织取代而机化。
②胸膜肥厚和粘连
大叶性肺炎纤维素渗出过多累及胸膜,吸收不完全时可导致胸膜肥厚和粘连。
③肺脓肿和脓胸
当病原菌*力强大或机体抵抗力低下时,由金葡菌和肺炎链球菌混合感染易并发肺脓肿,且常伴脓胸。
④败血症或脓*败血症
⑤感染性休克
二、小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
1.病因和发病机制
常继发于某些疾病,大多由细菌引起。常见的致病菌有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其中致病力较弱的4、6、10型肺炎球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
2.病理变化
(1)肉眼
双肺表面和切面散在分布灰*、质实病灶,以下叶和背侧多见。病灶大小不一,直径多在0.5~1cm(相当于肺小叶范围)。严重病例病灶可融合成片或累及整个大叶,一般不累及胸膜。
(2)镜下
①早期,病变的细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表面附着黏液性渗出物,周围肺组织无改变或肺泡间隔仅有轻度充血。
②病情继续进展,病灶中央支气管管腔及其周围肺肺泡腔内出现较多的中性粒细胞、少量红细胞和脱落的肺上皮细胞。
③严重病例,病灶中中性粒细胞渗出增多,支气管和肺组织遭到破坏,呈完全化脓性改变。
3.临床病理联系
(1)因小叶性肺炎常为其他疾病的并发症,故其临床症状常被原发疾病所掩盖,但发热、咳嗽和咳痰仍是最常见的症状。
(2)病变常呈小灶性分布,实变体征不明显。
(3)病变部位细支气管和肺泡腔内含有渗出物,听诊可闻及湿罗音。
4.结局和并发症
本病大多可治愈,婴幼儿、年老体弱者,特别是并发其他严重疾病者预后不良。小叶性肺炎并发症较多,常见的有呼吸功能不全,心力衰竭、脓*血症、肺脓肿和脓胸等。
三、*团菌肺炎
1.病因和发病机制
(1)*团菌肺炎是由嗜肺*团杆菌引起的,以肺组织急性纤维素性化脓性炎为病变特点的急性传染病。
(2)*团菌常规染色不能检出,须由改良Dieterle饱和银染色法或直接免疫荧光法才能检出。
(3)正常人群中不存在*团菌的带菌状态,一旦从可疑患者中分离出该菌即可诊断。
(4)被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吞噬后的*团菌,不仅不能被杀灭,反而增生繁殖,导致细胞破裂,产生和释放酶类及细胞*因子,损伤肺组织。
2.病理变化
(1)肉眼
病变肺体积增大,质较硬,表面粗糙,可有纤维素附着。切面病灶呈片状或团块状,边缘模糊,呈暗灰色,实性。
(2)镜下
早期以大量的纤维素和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常伴肺组织和细支气管的坏死,晚期主要表现为渗出物及坏死组织的机化和间质纤维化。
3.并发症
约1/3病例累及胸膜,可见大量纤维素和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的炎细胞浸润,严重病例可有胸膜坏死。
思考题
大小叶性肺炎的区别是什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